到日本東北旅遊時,必去的景點之一就是中尊寺,如果你對日本的歷史文化有興趣,中尊寺更是不可錯過。
最初安排旅遊時,我並沒有把中尊寺考慮進去,因為對日本的歷史文化沒有很熟,稍微研究後才發現這個中尊寺很值得參訪,除了它在日本的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對日本的文學美學影響甚深,還是個世界遺產,最吸引我的就是能夠親眼見到世界唯一僅有的純金鑄造的金色佛堂。
所以我改變旅遊路線,租車從仙台往北開到平泉,來這裡參觀中尊寺。中尊寺的附近有毛越寺,可作四寺迴廊的巡禮,可惜我們時間安排不夠,沒能夠把毛越寺一起參觀。
▲中尊寺的停車場。
從仙台市開車到中尊寺大約1.5小時就到,中尊寺參道下方有一座很大的停車場,停好車後沿著參道「月見坂」一直走就可以到達本堂及金色堂。
▲中尊寺的參觀路線圖。
中尊寺最初由天台宗的慈覺大師於 9 世紀(西元 850 年左右)所創建,當時只是當地的一座小寺廟。到了12世紀,奧州(現今日本東北)的藤原氏掌握了東北地區,並在平泉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藤原清衡(藤原氏的奠基者)為了安撫戰亂中的亡靈、祈求和平與繁榮,便大規模擴建中尊寺,將其作為理想的淨土象徵,使得中尊寺成為日本東北的佛教中心。
奧州自古以來便藏有大量的金礦,尤以平泉為多,因而有黃金鄉的美名。12世紀時,黃金產量非常可觀,這些黃金遂成為藤原家族強盛經濟的基礎。
藤原清衡在 1124 年召來頂級工匠打造出一座「金色堂」。整座佛堂內外覆蓋著金箔,堂內供奉阿彌陀如來佛像以及藤原氏祖先的遺骸,象徵著淨土信仰的極樂世界。
這一時期,中尊寺建築群的規模達到了巔峰,寺內包含金色堂、經藏、大日堂等許多重要建築,並裝飾豪華的佛像與佛教藝術品。
然而隨著藤原家族滅亡,中尊寺逐漸失去其政治地位和財力支持,導致多數建築毀壞。其後更因火災燒毀許多殿堂、佛塔,但幸好仍保存了3,000多件重要文化財產,其中包括「金色堂」在內。
後來經過多次修繕,日本政府和學者重視中尊寺的歷史價值,中尊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日本佛教建築和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日本淨土思想的重要象徵。
中尊寺-月見坂(八幡堂、弁慶堂、地藏堂、藥師堂)
▲中尊寺的參道「月見坂」的入口。
月見坂是一條長長的坡道通往中尊寺最重要的本堂及金色堂,兩旁併列著由江戶時代統治平泉地區的伊達藩所種下的杉樹,樹齡大約3、400年。
▲兩旁杉木筆直高聳,夏天走來非常涼爽。
▲走一段路就來到第一個小神社「八幡堂」。
當年源氏一族被安倍追殺時來到此地時,祈願如果戰勝就建廟,後來果真戰勝了,就從京都迎來八幡大神建立這座小神社。
▲接著會來到弁慶堂,弁慶堂供奉源義經與武藏坊弁慶,這兩人都是日本史上極有名的人物。
源義經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知名武將,有「鎌倉戰神」之稱。武藏坊弁慶則是源義經的家臣,跟隨他南征北討,最終因護主心切,身中萬箭卻依然屹立不倒,站立而亡。
這兩人自古以來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許多傳說出現在後世的文學及藝能、繪畫等作品中。弁慶的「立往生」,更使得「立往生」一詞在日本文化中帶有英勇犧牲、忠義的意味。
▲來到一處觀景台,可眺望束稻山以及流水潺潺的北上川與衣川。
▲寧靜自在的田園風光。
▲地藏堂,位於弁慶堂對面,供奉地藏王菩薩。
▲藥師堂。
▲岔路處通往一間點心店。
中尊寺-本堂
▲中尊寺的「本堂」。
▲本堂是中尊寺的中心建築物,於 1909 年完成重建,歷年來許多法事儀式都在這裡舉行。
▲本堂裡面要脫鞋進入參拜,供奉釋迦如來,佛像連同台座高達 5 公尺,是由武將藤原清衡所建。
▲莊嚴宏偉的釋迦如來佛像,兩旁有「不滅法燈」(不滅の法灯)的燈籠,據說自宗祖傳教大師「最澄」點亮以來,歷經一千兩百年從未熄滅過,成為天台宗的象徵,並一直守護寺院至今。
▲牆上掛著「花詠法樂」,身邊的遊客一邊讀出,一邊思索著,似乎有所領悟。
▲本堂旁邊的不動堂,這裡有個洗手間。
▲繼續走回月見坂,我們要往前「金色堂」。
中尊寺-讚衡藏(寶物館)
▲接近金色堂附近要來買票。
▲賣票口在讚衡藏(寶物館),要進入金色堂之前要先在這裡買票。
這裡的人多到爆掉,照片上看不出來,因為我把他們都避開了,不然會看見一堆人頭。
讚衡藏收藏了中尊寺內三千多件國寶及重要文化財,各種佛像、經文、藤原氏的陪葬品等珍貴寶物。
館名讚衡藏是「讚頌奧州藤原三代(清衡、基衡、秀衡的衡)偉業的寶藏」的意思。裡面不能拍照,燈光也非常暗,人潮洶湧。儘管我們走馬看花,有些館藏仍讓人讚嘆連連。
中尊寺-金色堂
▲不遠處就是中尊寺最著名的「金色堂」,裡面究竟如何?真令人期待。
創建於西元 1124 年的「金色堂」,是當時武將藤原清衡為了讓戰亂中的亡靈都能走進佛教的極樂淨土,並希望為當地帶來和平而建造的佛堂,也是「中尊寺」唯一仍保留著創建時面貌的建築物。
現在所看到的金色堂,外面被一個覆堂所保護,要走進去才能看到真正的金色堂。
▲金色堂前合照一張。
走進裡面時,烏漆抹黑中赫然看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這就是金色堂囉!果然跟其他佛堂完全不同,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是金色的,沒有一處不閃閃發亮。
▲整座金色堂由內而外都貼有「皆金色」的金箔,象徵著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裡面不能拍照,上圖為官網照片)。
遊客並不能直接走近、觸摸到金色堂,它被一個巨大的玻璃所蓋住。所有的遊客都要沿著固定的路線,隔著玻璃觀看這座金色堂。
金色堂內的佛像全部漆上一層金,表現出「皆金色」的淨土意象,四處裝飾著夜光貝殼螺鈿工藝、象牙及寶石雕飾等。即便受到距離的限制,不能仔細觀看細緻的雕飾,但仍然會被金色的亮度及夜光貝殼的反光而迷住。
堂內中央設有「須彌壇」,供奉主佛阿彌陀如來,兩側則有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十分壯觀。精緻的工藝不僅營造出佛堂的莊嚴氣氛,也展現了平安時期佛教美術的巔峰之美,真是美輪美奐、氣勢非凡啊!
現場參觀人潮眾多,但移動速度非常緩慢,原來大家都靜靜地聆聽著日文解說,駐足良久。我看不少遊客掏出錢投入奉納箱,虔誠的供養與祈福。
金色堂同時也是靈堂,總共有三座壇,分別有納入初代清衡公、二代基衡公、三代秀衡公的遺體以及四代泰衡公的首級。
▲金色堂令人印象深刻,連八歲的兒子也覺得非常特別。
中尊寺-經藏、舊覆堂、釋迦堂
▲參觀完金色堂之後,我們就在附近繞一繞,前面的建物是經藏,幾乎與金色堂建於同一時期,後來重建成了現在的樣子。堂內有收藏中尊寺經書的經架。
▲原本的覆堂,因為新覆堂的建設而被遷到這裡。
▲覆堂正中央有一根據大的木柱,上面記載著藤原氏、源義經、弁慶的祭祀名諱。牆上有中尊寺的古畫、影片介紹。
▲離開舊覆堂後,我們來到釋迦堂。
▲入口處看到許多小石堆,石頭疊石頭,是不是日本人到神社參拜前的習俗呢?
▲釋迦堂旁邊有棵巨大無比的杉樹,是指定天然紀念物,估計約有三、四百年,好像神木一般的存在。
▲從釋迦堂走下來會看到白山神社的入口,可惜走到這裡小朋友都覺得累了,不想再進去看,我們就此打住往回走。
中尊寺-松尾芭蕉像、宮澤賢治詩碑
▲日本的俳聖詩人松尾芭蕉曾造訪中尊寺。
他到中尊寺時,回想平泉城昔日的繁華與眼前的廢墟,不禁百感交集,感慨世間榮華終將隨時間消逝。這段深刻的體悟成為他在《奧之細道》中的重要篇章。
▲宮澤賢治是日本近代著名的詩人與童話作家,他對中尊寺及平泉的歷史與文化充滿敬仰。
賢治一生深受佛教哲學與思想的啟發,尤其是中尊寺所象徵的淨土思想,這些理念深刻影響了他的世界觀與創作風格。
從松尾芭蕉的《奧之細道》到宮澤賢治的作品,平泉與中尊寺所蘊含的佛教哲學、無常觀以及對理想世界的追求,都成為日本文學創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
▲夏天綠意盎然的參道。
▲過了中午還有許多遊客上山參拜。
▲參觀完畢,我們在停車場附近找餐廳吃中飯。
泉橋庵蕎麥麵店
▲停車場周邊有幾間餐廳,中午時間經常客滿,我找到這間麵店還有位置,就決定在這裡吃了。
岩手縣的名產是蕎麥麵,自古以來就是以蕎麥麵為主食。我原本以為是一般的碗裝麵,沒想到進去之後發現每一桌的桌上都是一疊高高的小碗,非常奇特。
我實在很想拍照,但現場幾乎客滿,不好意思拿起相機拍,只好作罷。我們被帶到二樓的榻榻米座位區,旁邊的客人是一對夫婦,兩個人而已,桌上卻是滿滿的碗。
▲大致上像網路找到的上圖一樣。
我看了一下菜單,發現原來店家的菜單上最少就是 10 碗,最多可以有24碗。原來這是岩手縣的「一口蕎麥麵」。
▲岩手縣名產「一口蕎麥麵」わんこそば(WANKO SOBA)。
雖然說一碗的份量應該只有一口,但我看隔壁桌的人碗內實際上不只一口,所以疊加起來份量真的很大。由於麵太多了,我想多吃一點菜,所以我們就選其他的蕎麥麵來吃。
▲我們點了兩份套餐、一份單點的蕎麥湯麵,分著吃剛剛好。
▲簡單美味的蕎麥麵,麵條很有韌性,不會軟軟爛爛。
吃飯時,看著服務生來回穿梭,托盤上堆滿高高的碗,狀似搖搖欲墜,卻依然穩如泰山,真讓人佩服他們的手勁。這種一口蕎麥麵的吃法,恐怕也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出來,不僅讓用餐變得有趣,也體現了日本人小份多樣的美學。不過,一想到接下來還得清洗這麼多碗,心中不禁對服務生產生些許同情。幸好現在有洗碗機,否則他們可真是要辛苦了。
(旅遊日期: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