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大樓四樓的「萬和宮文物館」就像一個小型的博物館,裡面收藏及展示犁頭店(南屯)開發歷史的農耕器具,以及萬和宮廟宇傳襲的古物。
這些古物是南屯地方上的耆老、農民所捐贈,或是萬和宮重修時留下的舊物,在此保存下來,發揮文化的傳承及教育功能,是台中地區擁有最完整地方發展史料的常民文化館。
萬和宮文物館只在週末假日及農曆初一、十五開放,我在元旦假期參拜完媽祖之後,親自來文物館走一趟。
萬和文化大樓在萬和宮旁邊,是各界人士所捐助興建。
萬和宮文物館在四樓,五樓是麻芛文化館。
大門入口處。
展場內空間寬敞,文物器具都整整齊齊的排列展示。
首先看到清光緒 13 年的大花轎,經過一百多年還保存良好,雕工精細。
花轎後面是香爐轎,萬和宮珍藏的物件,年份待查,曾經出現在萬和宮的老照片當中。
香爐轎的做工細膩,雀替、吊筒都很精緻。
千里眼、順風耳是萬和宮的舊物。
原本三川殿前的石獅存放在這裡,石獅的姿態跟表情都很生動。
前方是清道光年間的鉎鐵鐘,是萬和宮文物館重要珍藏之一。
萬和宮有兩座鐘,一座銅鐘、一座鐵鐘。銅鐘是昭和年間的,保存在萬和宮廟內;鐵鐘是道光年間的,就是這座。
道光年間的鐵鐘年代比較早,表面塗上棕色的漆。
鉎鐵鐘後面的下半部有一道很深的裂痕,可能是鐵鐘曾經摔落地面導致損毀,所以後來廟方用昭和年間的銅鐘取代。
鐘表面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文獻資料,正面上方橫書「天上聖母」,兩側直書「犁頭店萬和宮」、「殿前大鐘一口」,顯示原來確實懸掛於正殿;下段右側至左側直書有年款「道光弍拾年(1840年)吉月吉日建置」,並鑄有其它贊助人。
相較於台灣其它寺廟鑄造大鐘落款的贊助人多屬文武官員、商賈、信徒或寺廟住持等,萬和宮鐵鐘卻沒有任何官員的落款,顯示鐵鐘的鑄造,應是由犁頭店街一帶民眾所發起,具有濃厚的在地性。
媽祖的神轎,倰轎腳(鑽轎底)是媽祖繞境時常見的活動,信徒從神轎下面鑽過去,祈求媽祖保佑平安或是答謝媽祖。
從各個面向看它的雕工很精細。
清道光 15 年的鉎鐵金爐(鼎)是萬和宮珍藏文物,館方特別放一張宮廟的媽祖神像照片跟它搭配。
照片內的清代木製香爐,是萬和宮另一個珍貴的文物(萬和宮介紹圖文)。
鐵鼎上有刻字。
木製麒麟座香爐是道光年間的古物,估計價值高達千萬元。原本放在廟裡讓信徒供奉,但因為太珍貴,怕被破壞或者被偷,在專家學者建議下,改由文物館收藏。
據說當臥香點燃後,煙會從麒麟的嘴裡吐出來,好特別。
香爐的體積不小,表面斑駁,但是顏色鮮豔,造型奇特,尤其是它的雕刻非常細緻,難怪價值連城,真的很美。
可惜玻璃反光很嚴重,拍不起來,必須親自來看,從各個角度欣賞它。
旁邊的展示櫃還有幾座清代的木製展耳香爐,但是都沒有麒麟座來得精緻漂亮。
清嘉慶年間的土地契約,好長一串文字,內容不好懂。
展示櫃內有多件萬和宮重修時替換下來的舊物,像是交趾陶、磚瓦等。有些是當地人捐贈的古物及藝術品。
早期的木製籤詩櫃。
清代的木製籤詩印板,從來沒看過這樣的印板,很新奇。
打印出來的文字很清楚呢。
繞一圈回到入口處的展區,這裡模擬南屯犁頭店開闢時期的打鐵業,展出的打鐵用具都是在地的慶隆犁頭店所捐贈。
早期農耕生活常用的物品,先人開墾的生活真是辛勞。
媽祖是萬和宮主祀神明,庇佑先人渡海來台,克服萬難,屯墾發展至今。
萬和宮文物館還有陳列許多早期生活的用具,像是留聲機、黑膠唱片、竹椅、木椅、紅眠床等物,我沒有一一拍照。
展場光線充足,動線良好,美中不足的是玻璃會反光,而且有些玻璃並沒有擦得很乾淨,欣賞展示櫃內的物品會看不太清楚。
萬和宮文物館富含在地文化資源,保存許多珍貴的文物,很值得來一趟,可是參觀的人卻不多。假日的早上除了我以外,只有一位老先生而已。
像這樣凝聚在地力量而成的博物館應該要多多推廣,提起民眾的興趣,前來緬懷先人開墾的足跡及辛勞並欣賞古物之美。
(參觀日期:2022.01.01)
【萬和宮文物館】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萬和路一段56號(萬和大樓 4 樓)
電話:04-23893285
開放時間:週休假日與國定假日 9:00–17:00(配合萬和宮的祭典、節慶或廟會活動,開放時間可能變動)
圖文並茂介紹詳盡
謝謝好友分享!
圖文並茂介紹詳盡
謝謝好友分享!
謝謝好友賞文!
謝謝好友賞文!
石獅的表情好像在笑呵呵 好可愛
石獅的表情好像在笑呵呵 好可愛
尤其母獅還吐出舌頭呢!
尤其母獅還吐出舌頭呢!
幸福並不一定擁有最好的
而是把每一個擁有當作最好!
祝福好友周未平安、幸福、好心情!
幸福並不一定擁有最好的
而是把每一個擁有當作最好!
祝福好友周未平安、幸福、好心情!
人若常存善解心,便可結歡喜緣、生歡喜心,
縱使極複雜的煩惱,亦能從善解中斷除!
祝福好友心情好、沒煩惱!
人若常存善解心,便可結歡喜緣、生歡喜心,
縱使極複雜的煩惱,亦能從善解中斷除!
祝福好友心情好、沒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