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 6 日

【苗栗苑裡】藺草文化館(含餐廳)—認識台灣農村的百年手工藝

苑裡是藺草的故鄉,藺草文化館展示了這個有百年歷史的傳統產業。

上次在台中審計新村的商店裡看到來自苑裡的藺草包包,覺得這項手工藝非常厲害,這次來苑裡特別到藺草文化館參觀一下。

藺草文化館位在「彩繪稻田」旁邊,相隔不到 100 公尺。建物本身一點也不起眼,是苑裡鎮農會的舊糧倉改建而成,新的農會辦公室就在旁邊,蓋得還比較氣派(樹後面那一棟)。

館前有一座雕像,紀念藺草帽的創始者—洪鴦女士(她正教導小朋友草編)。

藺草文化館的空間不大,一樓是展示廳,二樓是餐廳。

走馬看花的話,很快就看完了,要事先預約才有專人導覽及 DIY 藺草。我們沒有預約,就自己看看解說牌。

入口處的櫃臺販賣一些藺草帽蓆,工作人員正在跟遊客介紹。我轉到後面來,這裡放置藺草半成品。

一絲一絲的乾草,摸起來粗粗的,編好的地方平平的,「你看!有草編的蜘蛛網、蜘蛛、蜻蜓、蝴蝶!」靠近一聞,還有股香香的味道呢!

藺草帽子、涼席、包包、拖鞋等日用品。

藺草的帽子跟包包花紋都很講究,很難相信是純手工一絲一絲的編出來,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跟體力!

周美青、柯文哲、卜學亮的簽名草帽。

櫥窗裡展示草編的程序。

藺草原本是大安溪旁邊的野草,刻意移植到水田中有系統的種植,成為一種經濟作物。

苑裡因為氣候關係,出產的三角藺品質特別好,曬乾後編成帽蓆等日用品,不但吸濕能力比一般藺草多上二、三倍,還有獨特的香氣(別種沒有),香氣隨著吸附濕氣變淡,只要曬曬太陽,又可以回復,是驅螨驅蟲的利器。

雖然是草編的東西,耐用度卻一級棒。不怕日曬,不易發霉,撐個幾十年不是問題。草席用到顏色變深,反而更涼爽。因此在日治時期成了日本人的最愛,幾乎全數外銷日本。

光復後帽蓆轉銷往大陸,市場還很大,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外銷之路中斷,藺草產業一落千丈,雖然在 1960 年代短暫恢復榮景,後來仍不敵塑膠工業,以及東南亞、大陸廉價草編工藝品的傾銷,1980 年之後苑裡藺草產業岌岌可危,幾乎消失。

帽蓆產業興衰史。

由於苑裡交通不便,日本人把帽蓆檢查所設置在大甲,導致一般人誤認為大甲出產草帽,但其實苑裡才是真正的產地。

台灣年輕一輩大多不認識苑裡的藺草帽蓆,我長這麼大也沒聽說過。藺草沒落之後,在地方人士奔走努力下,逐漸展露生機,才讓這項幾乎消失了的農村藝術保存下來。現在面臨傳承問題,希望國人能支持,並大力推廣,增加能見度,這項工藝才能永續發展。

參觀到這裡,兒子就吵著要上樓吃飯,只好先去填飽肚子。

藺草文化館的二樓有簡餐可以吃。座位不多,環境蠻舒適的。

我們點了一份香蒜蛤蜊義大利麵。

一份番茄燻機香腸義大利麵,都有附飲料,我選冬瓜茶。 

餐點口味普通,份量足夠,吃飽之後再繼續參觀。

藺草編織起源於清朝,苑裡一帶的平埔族婦女把野生藺草編織成草席,再把野生的藺草移植到水田種植,藺草編織的風氣遂越來越盛。

日治時期洪鴦女士把藺草發揚光大。她婚後學習編織藺草,由於手藝精湛又不吝於傳藝,大家都來向她學習,加上日本政府刻意扶植藺草產業,草編一片欣欣向榮。

我在看這面櫥窗的時候,突然發現「鎮館之寶票選活動編號」的東西。

編號 1 是洪鴦女士的徽章。我問工作人員這是什麼來歷?他不大清楚,無法跟我們解釋。

估狗之後才知道,這枚徽章來頭不小。它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頒發給洪鴦的獎章,為了表揚她對藺草帽蓆的貢獻。

洪鴦過世後,她的家人將這枚徽章捐給藺草文化館作為「鎮館之寶」,一方面紀念洪鴦女士,一方面希望帽蓆工藝能代代傳承。

編號 2 是折疊的草席或是黃色的包包,工作人員不確定。

他說,那個折起來的草席已經放了六、七十年,仍保存完好,可見草編的東西很耐用,不會壞掉。

黃色包包是一個草編阿嬤的珍藏品,七、八十幾年了,還像新的一樣。

我東看西找,終於發現了編號 3,原來掛在天花板上。

連續看了第一到第三名的鎮館之寶,我真的有點生氣!為什麼?

因為既然是鎮館之寶,哪有不放解說牌的道理,館內的工作人員也不清楚,還有像這樣掛在天花板上的,周圍的日光燈管很刺眼,而且仰頭看脖子很酸,根本不能好好欣賞作品,非常可惜!

編號 4 是這幅編織作品。龍的圖案編得好精巧。

館內擺放一些早期農村常見的生活用具。

後方有一個墊高的禢禢米區,有預約 DIY 的話,藺草阿嬤會在這裡教你怎麼編藺草。

編織帽蓆的時候,一定要坐在地上,因為要把草拉緊,要出力,坐在椅子上沒辦法編。草帽編多了,手還會破皮流血,這真是一項很費功夫的手工藝。

我聽別團的導覽說,編草的時候要用針把藺草挑開(析草),析成 1/3、1/6 或 1/12,析得越細越厲害。 1/12 已經失傳了,現在最多只能析出 1/6 就很強了。

牆壁上掛著的就是藺草的編法。最右邊是析 1/3 最普通,其它的是 1/6 ,編得越密越紮實,功夫越好。

藺草也發展出藺紙文化。

旁邊的遊客告訴我:「你看那個帽子,中央有凸點的叫做肚臍眼(左邊及中央的帽子),很會編的才編得出,一般手藝就是平平的,沒有凸點,這是苑裡老街的草帽店老闆說的。」

藺草居然也可以編成比基尼!

苑裡最大的草帽。

參觀完畢後,我想看看新鮮的藺草長什麼樣子,可惜館內人員說,今年缺水,文化館周邊的藺草都沒有了,只剩下這兩盆。

我看了一下,藺草長得真像野草(原本就是野草),但若種在田裡面,看起來也很像稻子。

藺草帽蓆曾經是台灣外銷的常勝軍,外銷產量排名第三(僅次於糖、米),是早期台灣之光。沒落多年後,最近十幾年才開始振興,台灣只有苑裡在推展藺草工藝。

藺草的東西做工細膩精美,而且藺草從選苗、插秧、收割、曝曬、到編織(捶草、析草、揉草),每個步驟都要人工,機械完全幫不上忙,科技也無用,是真正純手工、天然環保的產品。

草編的東西需要保養,髒了之後不能水洗,只能用毛巾擦完陰乾;秋冬收藏前,要反覆曝曬陽光,曬夠才不會變質;曝曬過後也不能馬上收起,以免壓壞或折斷藺草。

在凡事講求快速效率的現代社會,藺草這麼費工,實在跟不上時代。但藺草的價值就在這裡,它代表一種「慢活」的態度,是農村悠閒生活下的產物;來自農村的藝術品。

(旅遊日期:2021.05.01)

【景點資訊】

苑裡藺草文化館

地址: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7鄰彎麗路99號

電話:03-7741319

開放時間:09:00-17:00(星期一休館)

藺草文化館臉書連結請點這裡

藺草文化館就在苑裡彩繪稻田、愛情果園附近,相隔不到 100公尺。距離山腳國小日治後期宿舍群開車大約 3 分鐘(走路也可以到達),可以安排一起參觀。

0 thoughts on “【苗栗苑裡】藺草文化館(含餐廳)—認識台灣農村的百年手工藝

  1. 緣份是上天給的

    快樂是自已找的

    歡笑是朋友帶來的

    幸福是靠自已爭取的!

    祝福好友小周未順心愉快!

留言區

探索更多來自 flysonic 攝影日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