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台灣第一座熱帶植物園,歷史悠久,早在日治時期就開始經營,主要作為學術研究之用。園區有千餘種植物、珊瑚礁石灰岩形成的鐘乳石洞穴,豐富的生態與地形地貌,非常具有觀賞及教育價值,因此是我們這次墾丁之旅的重點行程。
園區面積廣大,步道完善,就算走一小圈也要花至少一個小時以上,若要走完全區步道,估計要 4-5 小時。園區最值得一看的是兩個鐘乳石洞(銀龍洞、仙洞),還有珊瑚礁岩的垂榕谷、一線天、第一峽、棲猿崖,另外茄苳巨木、銀葉板根及福榕步道都很特別。觀海樓是園區的觀景台,可以遠眺大尖山與青蛙石。
我們走橘色的路線(森林浴步道→花榭小徑→珊瑚礁步道→仙洞步道→福榕步道),含拍照休息花了大約三個小時。除了最遠的第一峽及一線天走不到之外,其他主要的景點都看完了(觀海樓施工封閉中)。
從入口處走到最左邊垂榕谷,高度是漸漸爬升,從棲猿崖走回來,就是緩緩下降,中間地形當然有高低起伏,不過整體而言,這個方向走起來很順很好走。
從墾丁大街上的牌樓進入後,還要開 4 公里才會到森林遊樂區的入口。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入口處,售票亭在另一邊,有販賣機也有公廁。
入口處有放置園區的簡易地圖供遊客拿取,記得要拿一份,因為園區的指標做得不大清楚,要對照地圖比較不會迷路。
先走一段森林浴步道(圖右側的小徑),也可以走正中的柏油路。
森林浴步道的中間點是這棵茄苳巨木,高 15 公尺,不知年歲,樹幹中空,但是健康情形良好,枝葉繁茂。
再走一小段路就會到達遊客中心。遊客中心裡面有販賣飲料、零食,也有廁所跟比較詳盡的地圖。
森林浴步道的終點有一個地圖看板。
往左轉就是「花榭」,一個溫室花園。花榭旁有一條小路「花榭小徑」,是通往觀海樓的捷徑,我們從這裡切上去。
美麗的花榭小徑階梯,盡頭會接回柏油路。
沿途所見都是高位珊瑚礁地形,見證了這裡從前是一片海底世界。行走其中,感覺非常奧妙。
這些珊瑚礁岩上面爬滿了各種植物,展現了強韌的生命力。
到了觀海樓。觀海樓位在園區的中心點,有餐廳及觀景台,可惜我們到訪時正在維修關閉,預計 2021.6.30 重新開放。
觀海樓的旁邊就是鐘乳石洞穴「銀龍洞」。
銀龍洞長約 30 公尺,走在洞穴裡溫度瞬間下降,感覺好涼爽。
洞穴裡的燈光照在兩旁的石壁上,讓遊客看清楚洞壁的形狀跟顏色。條板狀排列的石柱,粗粗的卻潔白晶瑩,好像龍身上的鱗片一樣,因此稱為銀龍洞,看到這個景象,讓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很快的就走出洞穴了。
走出銀龍洞之後,就是園區的珊瑚礁步道,我們要走一段路程去看「垂榕谷」及「棲猿崖」。
這些露出地表的珊瑚礁石灰沿表面呈現許多窪洞溝槽,崎嶇怪異,各各不同。
垂榕谷到了。谷壁上的大葉雀榕的支柱根從上懸垂而下,深入谷地,現場看真的很奇特。這些植物為了吸收水分,把他們的根系往岩石的縫隙裡頭鑽,漸漸撐大岩石的裂縫,加速雨水的滲入,使得岩石更快被侵蝕與斷裂。
看完垂榕谷之後,地圖顯示到「一線天」跟「第一峽」還要繞一大圈,考量小孩的體力,我決定下次再來挑戰。於是我們去附近的棲猿崖。
棲猿崖也是一個高位珊瑚礁石灰岩所形成的地形,由於垂直的岩壁可以阻擋強風,下面的森林發育良好,樹木種類豐富,提供動物各種食物來源,所以這裡會出現很多小動物。
我們到的時候棲猿崖附近都是遊客,沒有看到任何猴子,看板上說猴子會到岩壁凹洞與平坦的地方休息,岩壁上面黃色的痕跡就是他們的排泄物遺跡。
看完棲猿崖我們就正式折返。
路上看到一株植物纏繞在另一棵樹上!這真是太驚人了,植物也會謀殺植物!
原來,落在森林底下的種子為了獲取陽光及生長空間,附生在另一個植物上,長出細長的氣根向地面延伸,同時纏繞著宿主,漸漸把它勒斃,以便佔據它的空間。
另一株在岩石上生長的植物,硬是從岩石縫中竄出來,還把岩石包裹住,頑強的生命力由此可見。
來到園區最大的鐘乳石洞「仙洞」。
仙洞長達 137 公尺,裡面有各種鐘乳石凝結的景觀,是園區最精彩的鐘乳石洞穴。
首先看到「微笑老人」,可惜我沒什麼慧眼,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每個鐘乳石形狀都很奇特,看不出哪一個是微笑老人,真是可惜。
這個「石蓮燈」比較明顯,不過我覺得看起來比較像是女孩的髮辮。
這個是「南極先翁」,看照片或許看不出來,但是現場搭配解說看板就容易多了。石乳的形狀就像是一個戴帽子的老人跟一個精靈。
兒子後方就是「佛耳石」,如果前面的鐘乳石都看不出來,這一個一定看得出來,形狀非常突出明顯,就像佛陀的大耳朵一樣。
穿過一個又一個窄窄的洞穴石壁,只能容納一個人的寬度,有的地方還要彎腰才能通過。
兒子覺得像是在探險,非常有趣。
走出來後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仙洞出口就接上仙洞步道,步道中間有一個「望海亭」。這裡有幾座椅子供遊客休息,並且可以眺望海景,可是今天的能見度不佳,看出去都是灰濛濛的。
我們要去尋找「銀葉板根」。
「銀葉板根」是園區最具特色的植物,從開園的時候就存在了,估計樹齡有百年以上,是恆春的代表樹。
生長在熱帶地區的銀葉樹,碰到土壤腐植質分解較快,雨水沖刷泥土嚴重,腐植層非常淺薄,這些高大的樹木為了加強支撐,就發展出板根的構造。仔細看這些板根彎彎曲曲的,好像從樹幹伸出的爪子,牢牢抓住地面,真的很奇特。
兩個小孩走到這裡覺得累了,看到這麼特別的板根也無動於衷。他們不知道,其實這棵銀葉板根曾經差一點保不住呢!
這棵樹在 2014 年被發現生了褐根病,經過林業試驗所大力搶修,花費很多人力物力,用專業的機具,把生病的根部一一找出切除後,把泥土消毒回填,設置防護網,細心的紀錄觀察後續發展,總算是救回來了。還好感染的範圍大約是根部的 2/5,沒有傷到全部的根系,感恩老樹存活下來了!
天佑老樹!希望它還能健康的屹立下一個百年。
銀葉板根的附近是「石筍寶穴」。
這裡只有一個平台讓遊客看洞穴內的景觀,不能走進去。這些形狀怪異的鐘乳石還散發出一股怪異的味道。
看完石筍寶穴之後,我們就踏上「福榕步道」。步道上形形色色的熱帶植物,尤其是榕樹,個個姿態不凡,蔚為奇觀。
往旁邊的岔路走進去看,這些榕樹的樹枝跟氣根恣意的伸展,就像萬聖節的魔爪,小孩看到就嚇跑了,我倒覺得很適合作為拍片的場景。
回來繼續走步道吧!
福榕步道綠樹成蔭,攝影人絕對不能錯過。
多麼優美愜意的併木隧道!
接近出口的地方,有幾棵棋盤腳樹。棋盤腳樹在墾丁很常見到,它的花朵只在夜間開放,天一亮就凋謝,形狀也很像煙火,又有「墾丁之花」的美名,我們雖然沒有看到它開花,來墾丁至少也要認識一下。
停車場附近的植物廊道眺望青蛙石及美麗的海景。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台灣老字號的景點,聽說近十多年來越來越沒落,遊客來墾丁都不來這裡,連大街上的大牌樓是園區入口也不知道,老景點儼然成為新祕境。其實我在屏東工作的那幾年,算算也只有來過一、兩次而已。這次來墾丁玩,特別安排來森林遊樂區,走起來就像是全新的一樣,舊時的記憶完全不見,充滿了新鮮感。
墾丁森林遊樂區是非常棒的景點,尤其適合帶孩子來健走。園區的各種熱帶植物、高位珊瑚礁岩、鐘乳石洞穴,讓人驚艷。我跟著孩子們邊走邊學,不但運動到了,也增長知識。雖然園區不小,全部走完大約 7 公里,只走一小圈也要 3 公里,不過帶著點心零食,找地方休息或野餐,也不至於會太辛苦。
如果您也來墾丁,不妨到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去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感受幾萬年前海底森林之美,這熱帶植物園之美,大自然之美!
(旅遊日期:2021.04.03)
【景點資訊】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ktforestarea/
開放時間:8:00-17:00
票價:假日全票 150 元,詳細票價資訊以公告為準。
地址: 屏東縣恆春鎮墾丁里公園路201號
墾丁十幾年前每隔一、二年我們都會去一次
最近四、五年沒有再去過
謝謝好友分享!晚安!
年青時坐遊覽車來過一次,趕時間沒休息的走到一線天,走的很累,記憶深刻!改天想要再去走一次.
花有花的高貴
葉有葉的獨特!
知足常樂笑對人生!
祝福好友日曰平安!天天都美好!
阿彌陀佛..祝福您日日愉快 吉祥如意
我也好幾年沒有回屏東了,這次回來墾丁玩,覺得墾丁依然還是很棒的旅遊地點。
走到一線天很遠呢!等小孩大一點,我們也要再來走一遍!
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