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山立石寺(山寺)是山形縣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名勝,也是我們這次東北之旅的重點行程。下飛機隔天一早就到山寺參觀。
山寺是 860 年間由覺慈大師開山的天台宗寺院,自古以來作為斷絕孽緣之寺而香火鼎盛。綿延至山頂的 1015 級石階參道上有大大小小的廟堂,山上的奇岩怪石是修行、信仰者的聖地,四季皆有美麗的風景可以欣賞。
日本俳聖松尾芭蕉曾在「奧之細道」中歌詠山寺,寫出「天籟閑寂,蟬聲入山岩」此一知名詩句。他在初夏造訪山寺,我們同樣也選擇在夏天來山寺一遊。
租車自駕或搭JR的選擇
從仙台到山形縣的山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租車自駕,另一種就是搭乘 JR 到山寺站。
由於我在日本有多次自駕經驗,所以這次我選擇從仙台租車開到山寺,這樣比較方便也比較快。如果搭乘 JR 到山寺站,就必須要配合 JR 的時間,班次不多,而且從 JR 山寺站走到登山口至少要花個十幾分鐘以上,在炎熱的夏天,這十幾分鐘的路程就足以讓您汗流浹背,體力消耗不少。
租車自駕從仙台車站開到山寺停車場,大約花一個小時十分鐘,沿途指標明確,從市區很快就可上 IC 快速道路,導航設定mapcode很清楚(62 232 077*66)。我事先有在google地圖上模擬,找好在根本中堂登山口附近的停車場,到了現場果然很順利就停好車。
▲這裡的停車場收費不一,我們停到一個比較貴的停車場(一次500日圓),就在根本中堂登山口旁邊。
參拜路線
▲根本中堂登山口。
山寺有三個主要登山口:念佛堂、日枝神社、根本中堂。從根本中堂起登的話,參拜路線最為完整,因此也最多人從這裡起登。
▲根本中堂。
由於山寺為日本重要的文物遺產,因此,有許多日本團客到此一遊,就在我們到訪根本中堂時,就來了一群日本團客。
▲綠色的線香用彩色包裝紙包著,我跟日本團客一樣點香祈福。
▲本堂前方供奉一尊木製「招福布袋尊」,據說摸了會帶來福氣。
▲大家紛紛上前去供養、撫摸,招福布袋尊的頭跟肚子身體都被摸得油亮油亮。
▲根本中堂是立石寺的本堂,於 1356 年重建,是日本最古老的櫸木建築,完整的保存了天台宗佛教道場的形式。
大殿裡有藥師如來坐像,及從京都比壑山延歷寺移來的法燈,千年不滅。裡面禁止拍照,只能親眼去看。
▲第一次見到這麼迷你的石地藏尊,上面滿滿的日幣,可見許多日本人都對這尊地藏菩薩許下願望,這是非常少見的。
▲日枝神社的鳥居。
▲日枝神社。
▲美麗的水占卜。
▲日本俳聖松尾芭蕉雕像。
▲西元 1689 年,松尾芭蕉從江戶(東京)出發前往東北北陸旅行,在「奧之細道」旅途中,留下了聞名後世的俳句「天籟閑寂,蟬聲入山岩」 (閑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
▲松尾芭蕉的弟子「曾良」,當年曾陪同松尾芭蕉登上山寺。
▲念佛堂。
▲念佛堂旁邊的鐘樓及廣場,左方的山門是購票口。
▲鐘樓旁的山寺地圖。山寺內有大大小小的寺廟超過 20 座,遍布整座寶珠山,參拜時間最少要一個小時以上。
▲到了山門,要買票進入。山門上有「關北靈窟」的匾額,顯示山寺是日本東北數一數二的靈場。
▲從山門起算多達 1015 階的參拜道路一直到奧之院。
▲參道兩旁的樹木參天,綠意盎然,非常漂亮!
▲姥堂,供奉奪衣婆婆,代表此處以下是地獄,以上是極樂淨土。
▲夏天來訪雖然炎熱,但兩旁的樹蔭及滿眼的綠意讓人暑氣頓消,爬山時一點也不覺得辛苦。
步道修建得非常完善,也沒有任何蚊蠅擾人。耳畔是蟬鳴,沒有鳥叫,蟬聲不是很響亮,一陣一陣的,跟我們平常爬山聽到的不太一樣。
▲古時參拜者登石階以去除煩惱,我也一步一步的爬上,祈願煩惱皆消除。
▲四寸道。
由於步道是沿著山勢修建而成,最窄的地方就是這個四寸道,位在兩顆石頭中間。
▲這條步道上有各種石佛像、石燈籠,最特別的是陰刻在岩壁上的石碑及整排的木牌。一位日本老翁正在合掌虔誠的膜拜。
▲來到蟬塚及百丈岩所在的休息處,差不多已經爬了一半的路程。
▲據說載有松尾芭蕉「天籟閑寂,蟬聲入山岩」的短冊收藏在此,因此建立石塚。
▲蟬塚左後方高聳的岩壁是百丈岩,上面有山寺最著名的開山堂、納經堂及五大堂。
▲爬了一段陡坡之後,來到彌陀洞。
「彌陀洞」是一座巨大的岩壁,歷經漫長歲月的風吹雨打而型塑成一座阿彌陀佛像,因為有1丈6尺高,故稱作丈六彌陀,據說如果能看見的話,就能擁有幸福。
我在現場看了許久,都沒有看出來,可惜!
▲彌陀洞的石碑群。
▲從彌陀洞眺望仁王門,門票上的照片就是從這個角度拍攝的。
▲仁王門。
1848 年重建的櫸木大門很壯觀,左右兩邊有木仁王像,必須透過小格窗看,相機拍不起來。
▲上面貼滿千社札。
山寺絕景:開山堂與納經堂
▲穿過仁王門之後,很快的就可以見到山寺最著名的風景—開山堂與岩石上的納經堂。
▲開山堂是慈覺大師的御堂,裡面供奉著慈覺大師的法像,沒有開放參觀。旁邊的納經堂立於岩壁上,收藏手抄法華經,正下方是慈覺大師長眠的入定窟。
▲開山堂與納經堂是山寺第一絕景,尤其是斷岩上的納經堂,是我來山寺爬一千多個石階的終極目標,終於看見了!
▲從開山堂往回看。
▲繼續從開山堂右邊的路徑爬上去,就是五大堂所在。
▲五大堂的建築形式像一座舞台,祭祀著五大明王,樑柱上貼滿千社札。
▲五大堂的視野極佳,能將山寺門前町和山村風景盡收眼底。
▲我們爬到這裡時正好是中午,氣溫高達35、36度,但五大堂前方卻有陣陣涼風吹來,真是舒暢!雖然背光用相機拍得不好,但用手機卻可以拍得還可以。
▲走回開山堂這裡時,沒有任何遮蔭,覺得熱爆了。
▲小巧的納經堂建在百丈岩的邊緣,是山寺最古老的建築。
▲雖然已經看到我最想見的畫面,但還有奧之院及大佛殿要參拜,旅程才算完整,因此即便很熱,我還是說服大家一定要看完全部。
山寺最終景點奧之院、大佛殿
▲好不容易爬到奧之院與大佛殿前的廣場,兒子滿頭大汗,氣噗噗的說實在熱得受不了,還好中途飲料自動販賣機以及商店,我們便買了幾瓶飲料補充流失的水分,但兒子還一直喊很熱,確實我也覺得熱爆了。
▲廣場上高大的銅鑄鏤空燈籠,是日本三大燈籠之一。原來日本的燈籠是指這種燈籠,我還以為是那種紙糊的燈籠呢。
我跟老婆沿著階梯而上,兩個小孩在廣場休息,上面就是最高的奧之院及大佛殿。
▲奧之院。
▲奧之院供奉慈覺大師在中國修行時請來的釋迦如來和多寶如來的本尊。
▲大佛殿供奉五公尺高的金色阿彌陀佛像。
▲看完最高的奧之院與大佛殿之後,我們走到華藏院,華藏院供奉觀世音菩薩。
▲旁邊的三重小塔建於 1519 年,是日本最小的三重小塔,置放在石洞中。
▲看完之後,我們再度回到開山堂這裡拍幾張照片。我背著重重的鏡頭,全身濕透了,頂著豔陽拍下最後幾張畫面。
▲拍完照後,我們原路下山。
▲下山途中,我們碰到好多遊客才正要上山,這時上山真的非常熱。
其中有幾個日本學生團體,有一團似乎是來練身體的,走得飛快,剛下山時看到他們,下到接近入口處時又看見他們。其他學生團體邊走邊聊天,嘰嘰喳喳的,把原本就不是太寂靜的山寺變得更熱鬧。
▲回到出口處。
▲立石寺本坊,沒有開放。
▲回到鐘樓。
烈日當頭,有些下山的遊客,還要走二三十分鐘到火車站搭車,真是辛苦。還好我們是自駕,很快的就可以上車吹冷氣。
山寺附近的蕎麥麵名店
▲爬完山之後肚子很餓,我們在停車場附近隨意找一家店吃午餐。
▲沒想到這間小店大有來頭,牆壁上掛滿了山形縣頒發的獎狀,原來也是一間蕎麥麵名店。
▲我們看菜單點了一份「當店一番人氣」,沒想到送上來的是一份超大的蕎麥冷麵,真是嚇到了,這盤麵我們四個人吃都綽綽有餘,還好只點一份。
▲點一份山形的牛肉蕎麥麵。
▲點一份蕎麥麵冷麵跟山形縣的山菜湯套餐。
這間店的蕎麥麵不是軟軟的,而是偏硬很有咬勁的,醬汁的風味很好,整體而言蠻好吃的。原本覺得吃不完的那盤麵,最後還是吃光光了。吃飽後,我們回停車場取車,往下一個景點出發。
結語及建議
夏天的山寺,在一片翠綠環繞中,清爽迷人。松尾芭蕉在六月初夏造訪山寺,為了一片寂寥中只有蟬鳴響徹山寺的情景大受感動,而留下名句「閑さや 岩にしみ入る 蝉の声」。
我們在八月盛夏來訪,感受到的是鮮活翠綠的山寺。蟬聲不大,遊客不絕於途,一點也不閑寂。一路上看到的奇岩怪石、佛堂、佛塔與石碑等歷史遺跡,都饒富趣味。最後能拍到納經堂與開山堂的經典畫面,神秘又莊嚴的廟堂,彷彿漂浮在空中,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山寺雖然在山上,但海拔不高,夏天來的時候建議要早一點登山,不然中午爬到開山堂與納經堂,以及最後的奧之院與大佛殿,都是沒有遮蔭的,還是會覺得熱到受不了,很想找一盆冷水潑全身,夏日來這裡的遊客一定要準備充足的飲用水或飲料,才能夠補充流失的水份及消暑。
山寺是山形縣最著名的觀光景點,四季皆有風景可賞,不但是松尾芭蕉奧之細道旅途的重點,也是慈覺大師所創建的四寺之一(可作四寺迴廊巡禮),爬山過程會參拜許多佛像與廟堂,沿著石階登頂,消除煩惱,相當值得造訪。
(旅遊日期: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