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3 月 28 日

帶小孩勇闖西部的錐麓古道—八通關越嶺道、父子斷崖、東埔吊橋

南投縣信義鄉的東埔,除了「東埔溫泉」之外,最有名的就是「東埔吊橋」、「彩虹瀑布」以及「八通關越嶺道」。

日治時期修築的「八通關越嶺道」橫貫東西,從南投東埔到花蓮玉里,古道西段的東埔端有「父子斷崖」、「雲龍瀑布」、「乙女瀑布」等著名景觀。

古道對小孩而言難度頗高,即使只走一小段到父子斷崖,我都沒有把握 4 歲多的兒子能夠走到,因此我們打算到現場看狀況決定。

沒想到小孩子的體能超乎預期,走完吊橋後,還能夠走一小段古道,讓我覺得非常值得,回飯店後泡湯休息,通體舒暢。

東埔溫泉區地標「東埔日月雙橋」。

由於女兒感冒,看完醫生後大約 10 點出發,從台中市走國道三號名間交流道下,經過集集、水里,來到信義鄉的東埔溫泉區。這條路線最快,大約 2 個鐘頭就到。

東埔吊橋距離溫泉旅館區走路大約十分鐘,有個停車場。

東埔吊橋橫跨溪谷,相當雄偉。進入吊橋之前有兩隻石豬,據說是為了擋住機車通行。

吊橋雖然只有 200 公尺長,但是高達 128 公尺,會覺得好像沒有盡頭。

溪谷很深,隨便拍一下,因為會頭暈。

走在吊橋上非常涼爽,不過我有懼高症,還是感到有點腳軟。

其實吊橋非常穩固,不太會搖晃,旁邊也都有護繩圍住,走在上頭是很安全的。

吊橋的另一端銜接修築完好的木頭棧道,我們順著棧道一路走上去。

木棧道盡頭是一個三岔路口,有座布農族雕像。

「東埔」源自鄒族語「Tunpu」,原本是鄒族領域,後來成為布農族人聚居之處。

三岔路口通往: 1. 東埔吊橋、2. 東埔橋、東埔一鄰登山口、3. 東埔登山口。

我們很幸運的碰到一個登山團,他們走 3. 「東埔登山口」進入父子斷崖,我們就跟著他們一起走,沒有走「東埔一鄰登山口」(上圖是回程補拍)。

過東埔橋之後,再走一小段柏油路,到隧道口前,就是八通關越嶺古道的「東埔登山口」。

「東埔登山口」的位置就在小攤旁邊。穿過那些雜亂的竹竿,就是步道入口。

古道入口幾乎埋沒在雜草中,看不出有任何維護。還好告示牌還留著,不然根本就找不到。

原來「東埔登山口」是舊的登山口,因為風災毀損封閉,不准通行,新的登山口是「東埔一鄰登山口」。

今天這個東埔登山口好像沒有被封閉,登山團嚮導要大家從這裡開始爬山。

東埔登山口路線圖。

登山團有老有少,聲勢浩大,非常有精神,我們的心情也隨之振奮。本來沒預期兒子會踏上古道,因為他們的鼓舞,就帶著兒子、女兒一起挑戰。

才剛走幾步,就感覺到古道並不好走。

前一天午後陣雨,路面濕滑,兩旁的雜草沒有任何修剪。步道雖然有木頭基底,看出以前有鋪修,但是多半已經毀壞,有好多釘子裸露,前方好心的登山客提醒我們要小心不要被刺到。

路況差的地方,兒子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讓媽媽牽著爬上去。有一處高低落落差大,要手腳並用,登山客熱心的幫忙拉一把,兒子才爬上去。

從東埔登山口上來,是之字形的直接陡上,走起來相當喘。

前面一段路程都是這樣不太好走的步道。若帶小孩,我建議還是走另一個「東埔一鄰登山口」上來比較適合。

之後就來到平緩的泥土步道,好走多了,也會碰到從「東埔一鄰登山口」上來的路徑交會。

途中展望點,可以看到下方的「東埔一鄰」布農族聚落,位於沙里仙溪與陳有蘭溪交會處,以及段丘地形。

遠方本來可以看到玉山西峰、塔塔加鞍部、東埔山等,可惜今天下午已經起霧了,都看不見。

繼續前行,很快的就來到古道上的愛玉亭。

「MIT古道愛玉亭」與「愛玉小站」分別在古道的左右兩側,面對面營業。

愛玉小站旁邊還有一間三聖宮廟,可以稍做休息並上廁所。我們沒有停下,上完廁所後繼續前行。

經過菜園,路旁的小花,是八通關越嶺道的法國菊嗎?(這絕對不是法國菊,這是大花咸豐草啦!)

回頭看,發現後方有一群登山客,個個背著重裝備上山。

過了菜園之後,風景開闊了起來,另有一番古道的的風情。天地之間,感覺特別的平靜。

走著走著,過一個岩壁的轉彎處,突然出現了這幅景象,「父子斷崖」終於到了。

「父子斷崖」全名為「父不知子斷崖」,是風化頁岩的大崩壁景觀,現場看它真的令人感到驚奇與震撼。

這裡也是沙里仙斷層(塔塔加斷層)所經之處,主要為變質黑色板岩夾雜砂岩所構成。

由於地層走向呈東北向東南約 20至 40度間傾斜,產生山溝狀且地質破碎、落石不斷以及落差極大之斷崖。

「父子斷崖」地形險惡,經常落石不斷,即使父子同行,父親也顧不了兒子的安危。

我們父子倆,今天要挑戰父子大斷崖,先來一張定番照。

原本在我們後方的重裝登山客,腳程很快,一個個魚貫的通過大斷崖。

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要走完古道全程到花蓮,真是厲害!

雖然感到有點害怕,我還是鼓起勇氣開始跨步走。

父子斷崖經過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修整,設有鐵欄杆與繩索,落石也有處理過,只要注意步伐,其實是安全的,實際行走反而沒有想像中恐怖。

父子斷崖崩塌的落石。如果有強風或下雨的話,還是要小心通過。

爬過父子斷崖的陡坡,來到高點往下看。

此處開始,便是一邊是深谷、一邊是峭壁的路段,因此也有「西部的錐麓古道」之稱。

我跟老婆已經走過真正的錐麓古道,東西錐麓古道兩相比較之下,當然是東部的錐麓古道勝出。

但西部的錐麓古道(八通關越嶺道)原來也屬於管制區,由於受到大眾歡迎,非專業的登山遊客非常多,玉管處順應潮流,開放免證通行東埔到雲龍瀑布(雲龍吊橋)這一段比較安全又壯觀的路段,我們才有機會一覽美景。

小孩第一次走這麼險峻的地形,我很擔心他們的腳步,跟在後面亦步亦趨,深怕他們不小心跌下去。

大部分路段都有設置護欄,小部分完全沒有。

沒有護欄的路段非常驚險刺激,帶著小孩一起走,我感覺血壓在飆升。

他們似乎毫不在意,興致勃勃的爬著。

終於走到平台休息區。

平台上休息的遊客不少,我們跟其他山友聊天吃東西。聽他們說,從休息平台往前走到雲龍瀑布,還有 3 公里的路程,大多沒有護欄,所以我們決定就此打住。

兒子能夠走過父子斷崖我已經心滿意足,下次再來挑戰雲龍瀑布吧!

休息過後就往回走。下山的路程心情比較輕鬆愉快,腳步也不知不覺得加快。

眼睛所見到的山谷頗深,卻怎麼也拍不出來。

通過無護欄的路段還是很驚險,可見當初修築步道的辛苦。

一路不停很快的就回到父子斷崖前。

回望這段有驚無險的路程,慶幸我們安全通過。

回到愛玉亭,我們在 MIT 古道愛玉亭點了一碗檸檬愛玉跟一碗百香果愛玉。

野生的愛玉甜湯非常好吃,兒子幾乎把整碗吃光。

愛玉是台灣特有種,只有台灣才吃得到。野生愛玉果長得圓圓的,要用小刀或湯匙將愛玉子刮下來,在水中搓洗。

我再去對面的愛玉小站買一支馬告香腸來吃,這樣一來,兩間愛玉亭都有照顧到。

店員一邊烤香腸一邊拿著胡椒罐正準備要灑的時候,我馬上說:「ㄟ,我不要加胡椒」。她用原住民口音回我:「這不是胡椒,這是馬告,一定要加啦!」,就猛力的灑了一堆。

我後來才知道,馬告是什麼?馬告就是山胡椒,原住民的胡椒啦!顧名思義,它具有與胡椒一樣的作用,連口感也相似,胡椒味、薑味,還有檸檬的酸勁,綜合的口感更勝胡椒。

這個滋味我個人無法接受,不過很有原住民特色就是了。

野生靈芝,一大朵硬硬的。

也有高麗菜、高麗菜乾、櫛瓜、紅豆、百香果、番茄等等,都是當地好吃的農特產。

回程我們循原路走回東埔吊橋。

從東埔吊橋走到父子斷崖,來回含休息拍照時間,花了大約兩個半小時(2:00-4:30),此時已夕陽西下。

回到停車場取車後,我開車繞到古道另一個入口「東埔一鄰登山口」瞧瞧,原來它位在部落裡。

這裡就是新的「東埔一鄰登山口」。

很多人都把車子停在路邊,從這裡走的話都是水泥路面,比較平坦,但是路程比我們所走「東埔登山口」的距離還要遠一些些。

「八通關」是鄒族對玉山的稱呼。八通關古道有兩條,一條是清領時期為了開發台灣東部而修築的東西橫貫道路,由總兵吳光亮開拓,西起林圮埔(南投竹山),東至璞石閣(花蓮玉里),全長約 152公里。

另一條是日治時期日人為了理蕃及開發自然資源所開闢的越嶺道路,西起南投東埔,東至花蓮玉里,全長約 96公里。日人修築之八通關越嶺道與清朝之八通關古道,路徑相近但完全不同,只在十一處交會。

清朝的八通關古道年久失修,已經廢道,只剩下一些石碑遺址(最著名的是竹山的萬年亨衢巨石)。日人的八通關越嶺道則因政府整修而保存下來,沿線可見日本人的修路技術及規模,例如路肩駁坎、駐在所、棧道、溝渠等砌石遺跡,沿途的風景更是優美,是一條兼具學術研究、自然與人文價值的登山步道。

八通關越嶺道上最值得一看的就是父子斷崖大崩壁,三段式雲龍瀑布,七段式乙女瀑布(日文少女瀑布之意),觀高鞍部和八通關草原上遍地的法國菊,令人嚮往不已。

(旅遊日期:2020.10.01)

0 thoughts on “帶小孩勇闖西部的錐麓古道—八通關越嶺道、父子斷崖、東埔吊橋

  1. 我們2016年從東光一鄰登山口進入,路程比較好走,但只走到父子斷崖前,路就中斷了,只能回頭!

  2. 真可惜,建議您可以再次去挑戰一次,可以直接走到雲龍瀑布!我們打算下次要挑戰雲龍瀑布!

留言區

探索更多來自 flysonic 攝影日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